淄博幸福溜特产

淄博特产    蜜蜂文化    走进中国蜜蜂博物馆,感受蜜蜂文化博大精深

走进中国蜜蜂博物馆,感受蜜蜂文化博大精深

  在香山之麓有这样一座博物馆,来到里面仿佛进入了“蜜蜂的国度”。不论你是仅仅基于好奇,还是想为自己的昆虫生物学论文获得写作灵感,中国蜜蜂博物馆都不容错过,来这里都可以感受到蜜蜂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蜜蜂博物馆1

 

   从北京植物园西门进入,向北一路行走二十多分钟,便能看到卧佛寺景区的牌楼,中国蜜蜂博物馆就位于这座古刹的西侧,周围山峦起伏,两侧古树参天。小院内铺着蜿蜒的石板路,一棵数米高的古油松树下整齐地码放着几个蜂箱。再往里走,朱门青瓦的中式仿古建平房馆舍掩映在青翠竹林之中。
    

   从1993年筹建,到1997年的扩建、再到2007年底至2011年初的闭馆维修,230平方米的中国蜜蜂博物馆迄今已走过了将近25个年头。
   虽然它是北京最小的博物馆之一,可是870多幅图片、近千件形态大小各异的蜜蜂标本、模型和实物,共同见证与记录了源远流长且五彩斑斓的蜜蜂文化。

   进入博物馆,迎面就是一个大型景观模型,展示我国广阔多样的蜜源地貌,从油菜花盛开的东部平原、追花逐蜜的蜂场,过渡到中部丘陵,再延伸到西南崇山峻岭中大蜜蜂和小蜜蜂的自然生境,大榕树下的傣族村寨,土法饲养和活框饲养的中蜂群,生动丰富的镜像即刻将参观者的思绪引导到蜜蜂世界中来。
     中国蜜蜂博物馆3

   馆内多用壁展娓娓道出几千年来蜜蜂与人类的来往。四间不大的展厅里,有些展物承载着过去的回忆,比如西双版纳土法饲养小蜜蜂的木制蜂桶;有些展物则代表着时间的痕迹,比如那块可以用放大镜清晰观察距今已有2300多万年的蜜蜂化石;还有些展物则直接陈列出死亡,比如各种蜜蜂标本。除去这些历史痕迹外,还有直接造福了人类的蜂蜜、蜂王浆、蜂花粉及蜂胶等。
     

   中国蜜蜂博物馆常年开展以蜜蜂为主题的自然教育展览,让更多的公众了解蜜蜂、喜欢蜜蜂,认识到保护蜜蜂与保护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中国蜜蜂博物馆5 

   在世界上我国不仅是一个养蜂大国,更是一个养蜂古国,从四川乐山蜜蜂博物馆收集到的侏罗纪古蜜蜂化石,说明华夏大地1.5亿年前旧有蜜蜂的存在了,有关“蜂”的文字记载,开始于西周,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从猎取蜂蜜到饲养蜜蜂,直到东汉时期人们已经总结出一套较为系统的蜜蜂饲养法,而且一直沿用到今日,同时还出现了我国养蜂史上的鼻祖——姜歧。

     
  随着对蜜蜂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生物管理学的深入研究,加上西方蜜蜂的引进,中蜂活框饲养的改良,在这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出版物,历代养蜂用具、古文物、图片、音像资料,加上众多文人、名人写下的赞颂蜜蜂的诗篇等等,这些奠定了灿烂蜜蜂文化的基础,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洞察自然界中的蜜蜂,其实它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据估计全世界属于蜜蜂总科的昆虫约12000种,我国约有3000种,其中过社会性生活能酿蜜的蜜蜂,全世界已确定有9种,中国有6种。
      fw
   蜜蜂王国是由尊贵繁忙的蜂王、勤奋可爱的工蜂、职责专一的雄峰所组成的,大家团结勤奋,分工合作,各尽其职,维护共同的家园;擂台赛竞选蜂王;夫君大选公平竞争;尊长者情深义重;定去向公众作主;讲民主相互制约;在空中举行婚礼;靠群体全面发展、分工协作创丰收,里应外合酿蜜糖;科学分工量力行;重真情爱憎分明,顾大局无私奉献;守巢门行为文明,抗侵略勇猛善战;战凶顽视死如归;善节俭计划生育;省材料收旧利废;保恒温空调巢房等等,非常奇妙有趣。
   蜜蜂为了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就是以这种社会化的群体而存在,他们终日忙碌于白花丛中,为了集体的利益团结合作、自觉勤奋地劳动,无私无畏地奉献,有条不紊地生活着。这种精神,不仅给人类社会生活以深刻的启示。也为蜜蜂精神树立为企业形象和企业团队精神提供了依据。
      蜂巢内的蜜蜂
   蜜蜂在采集植物的花蜜、花粉和树胶的同时,也为植物传播花粉,使植物得以传宗接代,促进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地球上之所以拥有今天如此众多千姿百态的植物:茂密的森林,绿茵茵的草地,万紫千红的美丽花朵,累累丰硕的果实,蜜蜂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花——蜜蜂——人这一生物链来看,蜜蜂与花和人之间存在着自然生态系统能否平衡的大问题。特别是蜜蜂和蜜源植物花之间的相互关系,犹如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因为蜜源植物是饲养蜜蜂的物质基础。我国蜜源丰富多彩,从这一方面来看,可谓是“天然宝库”。如果我们能够系统地介绍各种蜜源植物及用此酿成的蜂蜜(特性及医疗保健作用)、蜜蜂采蜜的过程及该行为的伟大意义,不仅能充分展示蜜蜂文化的丰富内涵,还可为消费者科学认识蜜蜂,消费蜂产品提供依据和参考,而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玉石蜜蜂印章《喜禄封侯》
  人类在与蜜蜂交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对蜜蜂的敬仰和崇拜。在创世神话中,蜜蜂便活跃与字里行间。由于蜜蜂确实给人类带来健康和幸福,所以人类崇拜蜜蜂,赞颂蜜蜂。如云南西部的怒江峡谷,生活着自称是蜜蜂后代的民族,如图腾崇拜蜜蜂的怒族“别阿起”(蜂氏族)。这些民族的人们都把蜜蜂飞来定居,视为吉祥之兆,许多地方对“蜂神”顶礼膜拜等等。中华文化有青铜文化、中医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其中蜜蜂文化也是某些民族的重要文化之一。有不少民族弘扬蜜蜂文化,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傣族的贝叶文化、“彝”族文化等,不少地名就是以蜜蜂来命名,如蜜蜂谷、蜜蜂岩、蜜蜂箐等等。因而,进一步发掘研究蜜蜂在中华文化中的内涵、弘扬传统的蜜蜂文化意义深远。
    
  人们在采集利用食物的过程中,还发现蜜蜂可为人类提供众多的蜂产品,从观察蜜蜂,到饲养蜜蜂,由被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发展成为今天的科学养蜂,由只利用纯天然的蜂蜜、蜂蜡等原始蜂产品发展为生产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毒等多种蜂产品。这一转变过程中,既反映了人的主观作用,也体现了蜜蜂给人类的奉献,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充满幸福,更加诗情蜜意。人们热爱蜜蜂,敬仰蜜蜂,当然也就会情不自禁地歌颂蜜蜂,视蜜蜂为神虫,吉祥的象征,保护它,崇敬它,赞颂它,为此从古至今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蜜蜂的故事、传说、游记、民间文学、诗词名句等等。成为蜜蜂文化的一部分,令人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
     国画蜜蜂片
  以蜜蜂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如书画、邮票、蜡制工艺品等丰富多彩,尚有音乐、舞蹈、民歌等,名目众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苗族、瑶族的传统蜡染工艺品,被人们用来美化衣着,这又成为蜜蜂文化中的一份瑰宝。


     
  中华民族在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认识了蜜蜂,从人们单纯采集蜂蜜到饲养蜜蜂,进而到探索、挖掘蜂蜜王国中的无数奥秘,直到不断的弘扬蜜蜂精神,充分利用蜂产品等,均说明千万年来确实给人类带来了不少好处,真不愧是人类健康的好朋友。

    

  山东淄博的蜂友可以到中国蜜蜂博物馆感受一下科普知识与人文色彩并存的独特体验;淄博蜂友相信,在淄博人民的积极努力下,淄博-中国蜜蜂文化馆的梦想也一定会实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卧佛寺西侧

  交通:北京市内乘坐331、505、634、714、360、318路北京植物园或卧佛寺站下车可达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每年3月15日至11月15日:8:30—16:30,冬季闭馆

相关文章